生育关怀 情暖安徽基层计生工作者
生育关怀 情暖安徽基层计生工作者
踏上安徽的地界,你就能体会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八个字的内涵,这八个字对于安徽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安徽,文化底蕴厚重,影响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巨人出于安徽的大有人在,远者老子、庄子、曹操,近者朱元璋、李鸿章、胡适。没有走进安徽时,感觉不到安徽的辉煌,它的辉煌是用建筑、民风、地貌和历史共同表达的。庐州的千年古镇、独特庐剧,徽州的山水韵致、粉墙黛瓦,皖北大地的豪放民风,它们使用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概括出一个了不起的地域,向世人述说着一个含蓄而奔放的省份。《人生》杂志作为中国计生协的会刊,组织了对安徽计生协系统开展生育关怀工作的采访,采访中,笔者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安徽和安徽的计生人。
在花岗镇董岗社区的计划生育办公室,一位中年妇女迎接了我们。她身形颀长,瘦瘦的脸庞,虽然略带倦容可眼睛却十分明亮。这是我见到的许多皖南女子的特点。她叫王世平,1990年嫁到董岗社区,两年后,生下一个女儿。尽孝公婆,打理丈夫、女儿和小姑的日子让王世平感到生活圆圆满满,收入虽然不多,却让王世平觉得甜甜蜜蜜。这样的好日子过了7年,忽然有一天,老天变了脸,1997年公公因脑血管病突然病逝,第二年丈夫因心血管病骤然离世,家里两个顶天的柱子断了,王世平生活的天塌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落到她一个人身上,每月300元的收入要养活婆婆、小姑、5岁的女儿和腹中即将落生的小女儿。不久,婆婆也经受不住丧夫丧子的打击,患癌症辞世。作为计生专干的王世平,短期内遭遇的连续不幸,计生协看到了,党的“生育关怀”政策看到了,向她伸出了救助之手,给她完善保险,提供救助金,帮助她重建生活信心,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在“生育关怀”政策和计生协组织的帮扶下,王世平的小姑出嫁,小女儿顺利出生,现在两个女儿分别在读高中和小学。连续的打击没有压垮王世平,她挺直腰杆走了过来。对于党和政府的帮助,她加倍努力工作去报答。王世平所在的街道社区事情多、任务重、人员复杂,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和商人,哪怕是因为一点点小事,王世平都要出面协调和帮助解决。董岗社区户籍人口不到2000人,但常住人口却近5000人。董岗镇计生工作以前较弱,王世平接手之后,深入单位、企业,走访居民家庭,用较短的时间彻底摸清了底数,并将计生信息整理归档,协助政府部门将计生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了董岗镇计生工作不掉队,并争创了先进单位。我问她,你家里遭遇了那么多不幸,却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使一个计生工作落后的社区成为先进,心里是怎么想的?她淡淡一笑,告诉我:“对于人生来说,我是不幸的,连遭打击,但我生在这个时代又是幸运的,党的生育关怀政策给了我精神和物质上很大的帮助,让我渡过难关。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到我的工作之中,不这样做,我怎能对得起帮助过我的人们呢。”
王世平的朴实话语,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计生人在基层计生第一线的精神面貌,也看到了董岗社区、花岗镇、肥西县乃至安徽省基层计生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在花岗镇,83名计生干部经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赞助,全部上了意外保险,全镇40个基层计生协会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安徽的美,隽秀而内敛,使你所到之处都能体会到美的神韵,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存在于环境和人们中间。
走出花岗镇,我们来到肥西县的南山区小井庄村。小井庄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来说,应当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地名。人们都知道,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全体党员带头开始“大包干”,于是,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但是人们并不知道,早在凤阳小岗村的事件被报道出来之前,肥西县的山南镇小井庄村就已经先人一步地迈开了改革的步伐。 1978年9月23日小井庄村率先实施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万里同志来到小井庄村,对这里的做法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这在当时是有一定风险的。有人写信说,小井庄村是“破坏人民公社所有制”,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久,邓小平同志对凤阳和肥西的做法作出指示,给予高度评价,小井庄村从此被写入史册。今天的小井庄村已经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我到访的那一天得知,最近即将在小井庄村召开全国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示范现场会。
小井庄很干净,一进村便能看到一座宏伟的小井庄村的改革纪念馆,水泥的路面,宽阔的广场,硕大的电视屏幕配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可以想见,每到夜晚,村民们在这里看戏、看电视,翩翩起舞……我有些兴奋,人们从古至今就有着对于乡村的生活理想——富足、和谐、安宁、有序、幸福的状态,这理想正在这一代人手中化为现实。
全村的房子是经过规划后重盖的,每家每户都是二层的徽式建筑,粉墙黛瓦,花卉婆娑。采访对象叫戴和兰,是小井庄村的计生专干,她的家对小井庄村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一楼是客厅、厨房、起居室,二楼是卧室。坐下来,我看到八仙桌上摆着一个微缩的六扇屏风,上面彩印着小井庄村的二十条村规民约。我信手拿过来,看到上面有关计划生育的条款写着:
“第四条:宅基地、土地承包、征地拆迁补偿方面,独女户增加一个半人份,二女户增加一人份,为农村女儿户主持操办红白喜事。农村女儿户困难家庭列入五保户对象,可入住养老院供养。二女户医保个人筹资部分由镇财政负担。”
采访之前,我已经了解到这里在关爱女孩、提高妇女地位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从村规民约来看名不虚传。再往下看:
“十八条:国策要记牢,计划生育新政策要家喻户晓。争当带头人,节育更重要,少生优生多快乐人人要做到。”
“二十条:女孩子也是宝,生男生女都一样,是一代好苗苗,防老我来帮,医保政府交,到了六十花甲子,退休保养老。”
我问戴和兰有几个孩子,她告诉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嫁人,小女儿在合肥上大学。见我对那个微缩的小屏风感兴趣,笑着说,计生协给每家免费赠送了一个这样的微缩屏风,宣传乡规民约。这里的治安秩序、计划生育都非常好。这个屏风送给你,到北京也给我们宣传宣传。
我问她作为计生专干,你的工作好不好做?她回答得很干脆:“好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想,她说的是实情,古话有“衣食足知荣辱”,“知荣辱”属于精神方面,生育观念也是精神方面的一部分。
戴和兰说,我们这里的计生工作不好做是在1995年以前,那时人们生了女孩是不甘心的,一定要生男孩,计生工作者要追着屁股后头做说服教育工作,要拉着他去办学习班,直到他想通了为止。1995年以后,国家和地方上的各方面配套政策、利益导向都跟了上来。全村68家二女户家庭的养老、医疗保险都很到位,每年还发奖励的钱。不仅如此,从观念上也倡导生男生女都一样,全村有54户家庭随母亲姓氏,这样的家庭每年也都发钱奖励。除此之外,女孩考学在二本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女婿上门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我问她村里有女婿上门的吗?她说有,还不止一户呢。陪同的肥西县计生协常务副会长赵昌明告诉我,县里实施“生育关怀”对计划生育家庭出台了24项政策,镇、村都有相应的配套政策。5年来在这些方面的各项奖励资金已有1128.64万元,11万个计生家庭获益,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生育关怀”在安徽省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力度很大,省里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关怀困难的基层计生工作者制度”和“对遭受意外计划生育家庭和干部的紧急救助制度”。省人口基金会从募集资金中为全省2000名家庭困难的村级计划生育专干购买了保额达4000万元的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和县白桥镇大许村计生专干虞小琴(村计生协会秘书长)2009年6月不幸意外身故,家庭十分困难,儿子刚考上重点大学,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及时送去了8000元理赔款,省计生协、人口基金会和巢湖市计生协又送去3万元救助金,帮助其儿子解决了上学期间的实际困难。
许多事例让人不禁慨叹,一个有着几千万人口的大省,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几十年,计生部门面对的绝大多数都是计划生育家庭,“生育关怀”工作做起来其难可知。我想到清代才子彭端叔的那句名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他们做事十分有章法,从复杂的事情中找到突破口。政策扶助和利益导向是安徽省开展生育关怀的有力抓手,省计生协秘书长张庆安如数家珍地对我说:随着全省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和节育奖励制度“三项制度”为主导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省财政全额出资对独生子女家庭奖扶、特扶对象实行提标,其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840元和1320元。在省提标基础上,全省有32个县(市、区)又有不同程度的提标扩面。鉴于安徽省计生协在推进“生育关怀”行动中的突出贡献, 安徽省慈善协会授予省计生协为“安徽省爱心慈善先进单位”,获得表彰。
深入安徽省计生系统采访,我心中的一个疑问得到了解答。这疑问是:安徽不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褒誉,但是,上天凭何如此青睐安徽?走进安徽计生系统,接触到安徽的计生人,我才知道,安徽人做事认真、扎实,讲实效、重结果,所以从省计生协到村、社区的基层计生工作者,上下一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千万万个计生家庭。安徽的基层计生工作者就像是黄山路上的铺路石,默默无闻地承载着人们的脚步,一直把人送到风光无限的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