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的出生人口性别平衡与社会性别公平促进探析
实践视角下的出生人口性别平衡与社会性别公平促进探析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口人口性别比出现了明显偏离正常值且逐年上升的趋势。综合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危害,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是人口计生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笔者以自己所在城市为基点,深入所属各县(市)区、乡镇、村屯和农户,通过召开县区级计生干部座谈会、入户访谈、与干部群众特别是15至49周岁育龄妇女交谈、查阅分析各地年度报表,进行了深入调查,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出生人口性别平衡与社会性别公平促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从调查取得的基本数据分析,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总体表现为性别比有整体升高趋势,突出表现为二孩和多孩性别比失衡明显。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中型农业城市,总人口254万。在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平衡的情况下,一些县(市)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呈不断递增趋势,个别县甚至达到100:127。通过抽取全市及部分县(市)区五年来、三年来的相关数据,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整体升高态势。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市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过程是平衡中有反弹,在各县(市)区也表现为不均衡态势。这表明,随着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已经从总体上控制了人口性别比长高的态势,但在个别县(市)区中这一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多孩高于二孩,二孩高于一孩。从桦南县五年统计和全市三年内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全市范围内,生育孩次越高,男性出生选择的比例越大,特别是多孩性别比失衡现象更为严重。
三、计划外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计划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在被调查的部分县(市)区中,计划外出生的孩子中,男孩明显高于女孩,而在同年的出生人流比统计中,却完全没有反映出这一情况。以郊区、汤原、富锦三个县(市)的计划内与计划外出生人口性别比为例,这三个县(市)的计划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3、109、100,计划外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高达127、115、116,而在同年的人流比却只体现为0.06、0.18、0.03。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随着B超等医学鉴定性别手段的进步和在一些地方的非法使用,使更多的人有条件有选择地生育,这已经成为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影响社会稳定和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计划外出生人口性别在统计报表中很难真正地体现,需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加以认真掌握。
四、多孩人口性别比近郊高于边远县,经济发达县区高于贫困县区。郊区是近郊,桦南县是所属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县,这两个县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尤其是多孩性别比明显高于其它周边县(市),说明近郊和交通发达、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县(市)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医学条件相对较差、交通相对闭塞的县(市)相比能够更好地利用医学先进手段和便利条件进行性别鉴别,从而使性别比失衡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出生性别比失常现象正在全市范围内扩散,已经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县(市)向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城区扩散,这一失衡现象已不是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已经演变成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全局性的人口问题,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以解决。
剖析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根源不难看出,这一导致女孩生存权受到严重侵害、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其成因错综复杂,尤以传统偏颇的性别歧视、狭隘的生育文化观念、较落后的经济基础、非法使用现代医学手段为主要原因:
一、文化因素。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以“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育文化观念渗透了每一个生育家庭。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旧的传统生育文化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政治基础,但并没有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彻底消亡,也没有随着新型生育文化的诞生和传播而退出历史舞台。从调查来看,“重男轻女”思想在年龄偏大的长辈及文化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更明显。
二、经济因素。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还要赖于体力劳动,男性劳动力是生产生活和发家致富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在佳木斯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市,普遍存在着对男性劳动力的客观需求,刺激着人们的生男偏好。桦南县是半山区县,畜牧养殖、矿业开采是县里的支柱产业,这种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生育愿望,因此,这个县的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一直非常突出。二是近郊打工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为人口出生管理增添了新的课题,一些流动人口中有选择地生育成为当地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成因。佳市郊区就是这样一个明显的例子,郊区的乡镇承担着全市“米袋子”和“菜篮子”的作用,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人口管理的复杂性使这个地区的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三是发达的中心城区。借助较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医学条件,一些多孩家庭在选择生育性别上可以采取到小诊所、找熟人等方式进行胎儿非法医学鉴定,从而使性别比不断升高。佳市向阳区地处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全区有大中型医院十几家,个体诊所四十几家,这就为胎儿性别鉴定提供了便捷条件。由于对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举证难、结案难等因素,导致这个区的人口性别比问题也一直非常突出。
三、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性别视野的盲视或短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在承包土地、划拨宅基地、家庭财产分配中权益时而受到侵犯,城市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难、男女同工不同酬等现象普遍存在,损害女性劳动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政治生活方面,妇女在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在领导权和决策权的参与程度、参与层次、参与比例、参与渠道上与男性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经济、政治、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也决定了在家庭生活中不少妇女仍处于从属地位,现实生活中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不断影响和刺激着人们在生育意愿中的男孩偏好情结。
四、技术因素。超声诊断设备的普及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直接原因。由于超声诊断设备用途广泛、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施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加剧了新生儿性别比的升高。
五、政策因素。尽管现行生育政策、奖励扶助政策的出发点是对女儿户家庭的照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利益,但实质上是在客观上认同了已有的性别不公的价值观,默认并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儿子偏好”,至少是对男孩偏好的一种让步。从理论上分析,“一孩半”生育行为关注的是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性别意识和眼光。以头胎的性别为生育二胎的前提条件本身就是一种性别短视,虽然这种短视是不自觉的。
六、管理因素。目前各级政府尚未能够像抓经济工作一样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尤其对性别比升高所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决策者、部门、社会各阶层、广大群众,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综合治理大格局没有完全形成。在本地区内,部门间相互合作、各自把关,沟通机制不健全;在区域合作中,缺乏有效的省际间、市际间联防合作机制;缺乏强有力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全国性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有待完善,信息监测和评估系统有待规范统一。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促进社会性别公平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观念上、机制上、利益导向及社会保障诸方面加以根本解决,而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是当务之急。从佳木斯市所属6县(市)4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不同情况拿出不同对策:
一、对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县(市)工作重心是:转变生育观念、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帮助计生家庭脱贫致富。主要工作措施:“一对一联系,心贴心服务”。
1、对策的出发点:佳木斯市是农业大市,全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尤以妇女受教育程度低,15-49岁育龄妇女中大部分为小学和初中文化。基于全市农村经济条件相对滞后、思想观念陈旧、受教育程度低、选择性别生育现象严重的现实,要在短期内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彻底根治选择性别生育现象是不现实的;加大利益导向机制调节力度又没有相应的财力作保障。为此,必须发扬“宁愿苦干,不能苦熬”的实干精神,在脚踏实地务求实效上多下笨功夫。
2、“一对一联系,心贴心服务”工作模式的总体设想:在全市各县(市)建立四个层次“一对一联系,心贴心服务”制度:即:乡镇、村屯干部与辖区内已婚妇女一对一联系责任制;乡镇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与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一对一联系孕产期服务制;乡镇、村屯干部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一对一联系包保制;乡镇、村屯干部与0-4岁女孩家庭一对一联系帮扶制。
3、“一对一联系,心贴心服务”工作模式的保障措施:第一,建立联系服务明白卡。一是由乡镇人口计生办负责清理统计应接受服务的对象,登记造册,再由乡镇党委、政府落实联系服务责任人,并与责任人签订“一对一”服务责任书。二是统一印制联系服务项目卡,分别交由服务责任人和服务对象保存。第二,实行定期上门联系服务。服务责任人每个月进入持证和持证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家中联系一次,帮助解决服务对象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及时将计划生育宣传资料送到联系对象家中,并在服务卡上签字。第三,强化孕产期保健服务。各乡镇生殖健康服务站可为辖区内的孕妇建立孕产期保健服务档案,既为孕产期的母子平安健康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可准确掌握出生人口的性别状况。、第四,千方百计增加联系服务户收入。要把增加联系户经济收入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立足本地实际帮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方面的致富项目
二、对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城区工作重心是: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主要工作措施:构建“三联”工作格局。对策的出发点是针对城市医学条件发达、流动人口多、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条件便利、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违法行为难以遏制而采取的,目的是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上下功夫。“三联”工作格局的主要内容是:
1、纵向重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格局。一是由主要领导高层推进。市委、市政府建立领导干部人口计生工作联系点制度。各县市区组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主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机构。二是目标管理强化考核。逐级签订《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管理合同》,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工作责任目标,加大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考核分值。三是定期通报整体推进。市政府及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对查处“两非”案件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对全市依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和视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
2、横向明职责,形成部门联合格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工作监督管理,人事、监察、公安、司法等部门通力配合。宣传、文化、新闻、卫生、药监、人口计生、纪检、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集中开展联合整治活动,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部门、个体药店医疗诊所实行不定期检查,并实行通报。
3、周边抓协作,形成区域联防格局。一是建立市内县区联防联治网络。建立起案件线索通报、信息相互反馈的联防机制。二是加强省市间的协作。三是构建省际县域联防联治网络。
三、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公平促进为主题,推进社会性别平等发展
要充分实现社会政策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方面的价值,不管是在政策制定还是在实施过程中,决策者和执行者都要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考虑范围。同时,相关的政策部门间一定要相互协调沟通、配合到位,必须从理念、制度、组织,法律等多方面提供保障。
一是要加强理念建设。要针对目前社会政策中存在的性别盲视和短视现象,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尽可能地突出长效的、战略性目标,增强政策的性别敏感度,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性别理念建设,将干部的性别理念建设纳入各级党校干部的必修课程,并发掘让群众参与的积极方式,将社会性别理念落实到群众中。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针对政策部门间不协调的问题,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高层次的独立协调机构,协调相关政策之间的冲突,协调部门立场和部门行动的相互配合,开展培训和研究工作,负责促进社会性别公平与公正。
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同时完善相应配套法规。在现阶段,对于出生性别比的治理而言,“堵”“疏”结合是必要的,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措施即配套制度,对“两非”行为严加惩处;另一方面,进一步倡导性别平等理念,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有利于女性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王绪斌 王丽艳 李正伟